新闻中心

天安门国旗班家谱:从一名普通电工到36名武警战士

作者:admin来源:未知 日期:17-06-16 22:19  人气:

原标题:天安门国旗班家谱:从一名普通电工到36名武警战士

跨过金水桥,穿过长安街,日出升旗,日落而降……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每天的升降旗仪式,总能引来众多游客的驻足观看。

1991年国旗班改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降国旗由原来的3人变成了36人。赵新风从最后一任国旗班班长成为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第一任班长。

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老班长,赵新风此后的人生便与国旗和国旗班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赵新风经常组织老国旗班的战友聚会,他想为国旗班写一个家谱,让过去那些不为人知的“国旗英雄”被更多的人知道。

近日,红星新闻专访了赵新风以及不同时期的多位国旗班成员,讲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天安门升旗手们的“国旗人生”。

▲2017年4月20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艰苦训练。准确地说,并没有国旗班这个官方名字,人们常说的国旗班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经常执行升旗任务的第五班。国旗护卫队自1991年5月1日组建并举行新的升旗仪式以来,已有3亿多人次来天安门广场观瞻升旗仪式。 图据东方IC

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坚守26年的“兼职”升旗手

赵新风是在1993年无意中听说胡其俊的,当时他正在为一篇有关国旗历史的文章四处搜集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之后,因为升旗系统由北京电力局设计,天安门升国旗的任务就交到了北京电力局。胡其俊的师傅负责一段时间之后,从1951年到1977年,长达26年的时间里,一直由胡其俊一个人负责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

▲200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赵新风(左一)与胡其俊(左二)以及原武警北京总队总队长张文奇(右一)、时任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会长魏相如(右二)合影 受访者供图

他当年骑着自行车去升旗

为了找到胡其俊,赵新风先到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查档案,又到北京市供电局找人问,最终找到了胡其俊的联系方式。“他当时骑着自行车就来了,看起来精神抖擞。”赵新风现在仍然记得他第一次和胡其俊见面的情景。随后,两人聊了很长时间,胡其俊的故事通过赵新风逐渐被更多人知道。

赵新风介绍,当时升降国旗不是每天都进行,只有在五一、十一、元旦等节假日以及重要会议、重大外事活动或国家治丧的时侯,才会升降国旗。每当这个时候,胡其俊都会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家一直骑到天安门,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像雨伞一样的棉套,里面放着国旗。

升旗之前,胡其俊要翻过旗杆下面一米多高的汉白玉栏杆,然后蹬着底座边的配电器箱盖,爬上两米高的基座,最后小心翼翼地将国旗挂到栏杆上。等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按动电钮,看着国旗缓缓升起。

首次接到升旗任务一夜没合眼

如今,胡其俊的儿子胡克军告诉红星新闻,父亲去世之前很少提及他在天安门升国旗的事。对于为什么将升旗的任务交给他父亲,胡克军猜测可能是因为家庭背景和政治素质都比较好。

胡克军介绍,他父亲在1951年9月30日接到第一次升旗任务,因为第二天是国庆节,要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来。胡其俊当时激动得一晚上没有合眼,脑袋里反复演练升旗动作,为了完成好任务,他甚至扛着国旗提前到旗杆下坐了很长时间。

降旗仪式据他的执行方式确定

胡其俊生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当时升降国旗的时间都由他自己确定,天晴时根据日出日落,天阴下雨就只能估算时间,“太阳那边一露红,我一看天要亮了,把国旗挂上,电钮一按,国旗就升上去了”。

胡其俊在天安门升国旗期间一直在供电局上班,赵新风说升国旗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属于“兼职”,而且没有“加班费”,但他兢兢业业地坚持了26年。胡其俊还创造了多个第一,包括降旗的方式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根据央视对国旗研究专家邢华琪的采访,1953年斯大林逝世,胡其俊接到通知,要降半旗。胡其俊当时并不知道到怎么执行,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执行。他先把国旗升到杆顶,然后降到三分之一的位置。他认为降旗降至三分之一,在视觉上最庄严肃穆。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根据他的执行方式确定了降旗的仪式。

2007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胡其俊因病去世。赵新风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他连夜起草了一幅挽联,“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二十六载如一日,教育青少年爱党爱国奉献余生一世情”。

第一个“国旗班”

这个班当时没有身高、外形的要求

1977年5月1日劳动节过后,当时的北京卫戍区天安门前警卫连接手了升旗工作,“国旗班”代替了胡其俊,天安门广场一个人升国旗的时代随即结束。

1973年入伍当兵的李治德,1976年被调到天安门前警卫连,随后他当班长的八班接到了升国旗的任务,成为了周围人口中的第一个“国旗班”。

▲1981年国庆,天安门前警卫连八班的盛红明在执行升旗任务 受访者供图

“一个扛旗,一个引路,去升旗”

李治德告诉红星新闻,当时八班住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门的一个小院里,班里有6、7个人。他每次都在前一天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升降旗任务。有升旗任务的战友第二天会早起,洗漱完毕以后,一个扛旗,一个引路,穿过长安街到天安门广场升旗。

“不用踢正步,都是齐步。”李治德称,他们当时升国旗没有现在这么严格的程序,也没有针对升国旗进行特殊训练,“只要动作整齐划一就行”。当时入选“国旗班”也没有特殊的筛选标准,“身体健康,政治审核通过就可以了。”李治德说,如果以现在国旗护卫队的身高、外形等为选择标准,他们班基本没人能通过。

除了升旗,每天都要站岗训练

因为李治德当时所在八班主要负责升国旗,大家都称他们班为“国旗班”。李治德说,除了升国旗,八班和连队里的其他班没有太大差别,每天同样需要站岗和训练,需要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李治德和他的战友一直被其他人羡慕着。“在天安门升国旗是我们以前不敢想的事。”李治德回忆,在他当班长期间,没有一位战友在升降国旗的任务中出现过差错,“国旗真的像生命一样,哪怕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升降国旗)。”

那种自豪之情,其他时候体会不到

八班的另外一位战友张定安向红星新闻回忆说,他和战友们都把升国旗的任务看得很重,不敢有一丝放松。“虽然辛苦,但是站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那种自豪之情,其他时候都体会不到。”张定安说。

▲1981年国庆,天安门前警卫连八班张定安在国旗下留影 受访者供图

1979年,李治德复员回到河南老家。后来他经常去北京,偶尔也会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无论升旗还是看升旗,激动的心情都一样。”

天安门国旗班

1人擎旗,2人护旗,正步前进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新风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天安门国旗班,此时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已经接替了北京卫戍区的升旗任务。与之前相比,有了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升降旗人数由2人变为3人,1人擎旗,2人护旗,正步前进。

▲1990年,天安门前,赵新风登梯子上旗台 受访者供图

赵新风介绍,他所在的五班和之前的老国旗班一样,也被大家称为“天安门国旗班”,他们不仅执行每天的升降旗任务,还要24小时在国旗下站岗。

无论刮风下雨,赵新风和战友们都会和国旗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屹立着。有一次,赵新风的战友在站岗,因为有人放风筝,一根风筝线套到了他的脖子上,一下把他的脖子勒出一道血印,但他纹丝不动,站满了两个小时,才回到营房做了简单包扎。

▲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天安门国旗班“国旗卫士”荣誉称号,干部战士在天安门前合影。赵新风在中间执锦旗。受访者供图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升级改变,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1991年,天安门国旗班改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赵新风从最后一任国旗班班长成为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第一任班长。因为见证了这次改变,赵新风比其他人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认为,对升旗仪式和升旗装置的升级改变,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1992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早期升旗仪式,敬礼者为赵新风 受访者供图

由36名武警战士组成

全新的国旗护卫队由36名武警战士组成,擎旗手1名,护旗手2名,带队警官1名,护卫队员32名。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方队正步行进138步,每步75厘米,配置从腰扎手枪变为肩扛礼宾枪,这些仪式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在改变升旗仪式的同时,也对国旗的基座和旗杆进行了升级扩建。赵新风还记得1991年4月15日傍晚,作为班长的他带着两名战士为22米的旧旗杆进行最后一次降旗。当天晚上,施工队连夜把22米的旗杆拔起来,在基座上立起了一个30米高的新旗杆。4月16日早晨,他又带着两名战士用新旗杆完成了第一次升旗任务。

苦练 “持枪功”

赵新风表示,在国旗班改为国旗护卫队的过程中,他和战友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苦练——练“持枪功”,练展旗、收旗,练方队,“国旗护卫队因为人数多,配合起来稍微难一些”。

艰苦的训练很快收到了效果,1991年5月1日的清晨,迎着朝阳,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第一次执行新的升国旗仪式规定。在军乐队奏响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少看到这一场景的人热泪盈眶。

“国旗就是国家的象征,老百姓看升降旗仪式代表作着对国家的期盼与祝愿。”赵新风称,无论在国旗班还是在国旗护卫队,每次升降旗都有很多人观看。而他们怕动作出错,往往都不会仔细去看观众的反应。

▲▼2017年3月5日,北京,凌晨4点的长安街,夜色还未褪去,位于故宫午门前一侧的一座武警营区内,却已是灯火通明。一群武警战士穿起礼兵服、握紧钢枪开始训练。晨曦微露,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138步、365天,无论雨雪风霜、严寒酷暑,他们都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支部队就是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 图据东方IC

人虽离岗,心系国旗

如今,在国旗班的那些岁月已经成为赵新风最美好的回忆,他在1993年的年底复员,但身上一直没有褪去“国旗班”的烙印。2001年9月,他创立了一家文化传播中心,致力于国旗文化的传播与研究。现在他是全国学校升旗手总教官,经常到全国各地学校给年轻人讲国旗文化,义务培训升旗手。

▲2017年5月22日,四川高校国旗护卫队会操表演,赵新风(前排中)与各高校国旗护卫队长合影。受访者供图

第一个“国旗班”的班长李治德和赵新风一样,他也经常忆起过去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往事,他告诉红星新闻,复员之后,八班分散到全国各地,好多人至今没有相聚过,“我们都老啦,就想和老战友们聚聚,再到天安门广场看看升国旗”。

红星新闻记者丨沈杏怡 实习生 潘俊文

上一篇:中国铁路连世界:大柱山隧道火车5分钟,开凿者付出青春13年
下一篇:香港楼市有多贵?
版权所有:深圳无忧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